提醒:
農曆年前,要提防資金行情的末段噴出,一旦出現一千八百億,甚至二千億以上的日成交量,不要被沖昏了頭,一定要斷然出場。
首先我要強調,關於台股未來的展望,我都是以至少三年以上的長線發展趨勢分析,而非著眼於一周、一月或一年的操作規劃。
台股在二○○八年由九八○○點腰斬至三九五五點,可是在○九年封關前,已經站上八千點,○九年以來的反彈已近一倍,也達○八年五二○高點的八成多;短線雖然撲朔迷離,但資金行情方興未艾,動能仍在,台股長線還是可以期待。
各國央行大印鈔票,利率也降到接近零的水準,不過資金沒有流到實體經濟體內,卻湧到金融市場興風作浪。不過金融海嘯對經濟的創傷,還需要時間復原,這點從各國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就可以證明。
短期不會啟動退場機制
雖然台灣的失業率已經降到六%以下,但以過去的正常水準,應該在三.五%上下;不光是台灣,美國、歐洲,甚至中國的失業率也都降不下來。
全球股市大漲後,大家都擔心一○年央行何時退場,何時收縮資金、調升利率。由於中國是○九年全球經濟表現最佳的國家,如果中國都不輕言退場,美國應該也不會先收手。目前中國只進行局部性的調控,像是打壓地產過熱現象等;不過中國○九年全年的出口仍衰退達二成,因此短期內還不會啟動退場機制,然而這也表示,實體經濟還沒那麼快恢復榮景。
我們撇開政治的考量來看,台股其實得天獨厚,這兩年兩岸經貿的密切交往,算是彌補了過去二十年的空白。對照香港過去十年的變化,香港股市及房市雖也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、科技泡沫、九一一事件、SARS及金融海嘯等一連串的衝擊,但卻都能再創高點,這是因為自一九九七年起,香港已成為全世界追逐的金融市場;更重要的是,二○○三年中國給予香港CEPA(更緊密的經貿安排)、自由行等優惠,也讓港股在○七年創下三萬二千點的歷史高峰。就算是受到金融海嘯衝擊,恆生指數最低一度跌破一萬二千點,但如今又站在二萬二千點左右。
過去一年來,中國推出的家電下鄉及汽車下鄉,讓在香港掛牌的中國家電股、汽車股動輒大漲五倍、十倍,這些公司的股本不小,股價大漲後回檔幅度也有限,代表長線資金進駐、籌碼歸宿很好。
從港股的經驗回頭看台灣,當指數已在八千點時,我們很難想像還有哪些大型股可以再漲個一倍、二倍;但這是台灣本地人的想法和經驗,若從外國人、香港人、中國人的角度看,格局或許就全然不同了。
全球資金泛濫依舊,錢能去的地方並不多,台股正是少數值得注意的市場。當台灣的產業與中國市場連結,其所產生的效益,在過去一年已經展現在食品、民生通路等傳統產業上了。兩岸的交往互動,先從民生開始,所以這一年來食品、水泥、通路等類股漲幅相當大,不少食品股都已刷新○七年的高點。接下來,還有哪些產業可以注意呢?
全世界都進去中國市場,台灣廠商也不會缺席,投資人不見得要親自進入陸股,但可注意那些有能力在中國市場與中資企業合縱連橫的台灣公司。
台商吃得到零組件商機
中國持續推動家電下鄉,儘管台商吃到整機的商機有限,但家電一定要用到面板,全球能供應面板的廠商就那幾家,台商在其中是否有機會?從這個邏輯往下推,汽車商機、各產業的零組件商機也是如此。
中國沒有真正的高科技股,而台灣過去二十年來,從政府到民間上下莫不戮力發展高科技產業,其配套及衛星工廠體系完整,全球無出其右,大家千萬不可小看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實力。○九年台股NB族群相繼創新高價,就是台灣科技實力的展現。
站在香港、中國的角度,台灣的地產、觀光規模都太小,很難吸納大量的資金;而中國有龐大的內需市場,足以培養台灣的產業;加以中國積極推動品牌,台灣則具有科技產業的優勢作其後盾,台商可藉由中國市場壯大,再邁向國際市場。旺旺及康師傅的案例已經在眼前。
此外,在港股中大漲數倍的汽車、家電股,過去二、三年也是無人聞問;現在還有哪些類股低迷已久,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潛力股?
全球的電信產業都是寡頭壟斷,中國也正全力推動3G建設;而電力是發展工業的必要條件,中國還在大量建設的階段,未來十年都有新的需求產生;在港股掛牌的中國電信股、電力股,過去二年都沒什麼表現,未來是否也有複製電器、汽車股的機會?與其連結的台商企業,營運及股價能否跟著起飛?
中國出口仍差,貨櫃輪行業自然好不起來,但這是全球性的問題。在台灣,金融、航空、貨櫃類股也離高點尚遠,這表示經濟還沒有真正好起來,長榮、陽明的股價淨值比都低於一;可是一旦全球貿易恢復常軌,他們是否有再起的機會?
權值股籌碼歸宿穩定
慘了好一陣子的DRAM、TFT-LCD,都是燒大錢的行業,雖然經營壓力仍重,但已經不會有新的競爭者出現,只要供需發生變化,就很可能脫胎換骨。
投資股票要喜新厭舊,對於手中過去一年多已大漲的股票,要懂得適時調節、轉進基期低的標的。
二○一○年將是不平靜的一年,過去一年的資金行情,會因為實質經濟未起色而出現大調整,但無礙台灣未來幾年的大好。台股已有一百多檔股票創新高,幾占大盤的一成,這代表了台灣旺盛的生命力,及突破困境的實力。有了這些突圍的股票帶動,大型權值股也將逐步跟上,權值股雖然漲得慢,但卻是推升指數的功臣。
儘管經濟跟不上股市,但短期內資金仍相當寬鬆,股市行情仍能持續一段時間,預期第一季將是資金行情的最後奔騰。就近期來看,轉機的TFT-LCD及DRAM動能仍在,金融則有待資產題材再發酵;在農曆年前,要提防資金行情的末段噴出,一旦出現一千八百億,甚至二千億以上的日成交量,不要被沖昏了頭,一定要斷然出場。
在資金行情告一段落後,實體行情應該是二○一一年的事了。不過在失業率及出口狀況沒有明顯改善前,政府短期內不致於祭出金融調整措施。
中資若來台,只會買產業第一名的股票,三電(中華電、台灣大、遠傳)、四寶(台塑四寶)、台積電和一金(國泰金)都是可能的標的;就這點來看,台股的國際長線資金潮根本還沒開始。像台塑四寶這麼大股本的企業,融資張數竟不到一萬張,顯然籌碼都被長線資金吸納了。
台灣內部日前為了MOU、ECFA是否損及台灣利益而爭論不休,其實,積極開放台灣、創造更大的利益,讓美歐日中等各方共享,才是對台灣最大的保障。台灣的美麗是長期的,不是短短一、二年的行情就會結束的。台灣正在醞釀前所未有的爆發力,台灣股市的未來,將不再由台灣人自己決定。
這十年來,我對大中華區股票市場的投資節奏,是A股漲完B股漲,B股漲完H股漲,H股漲完台股漲;到現在為止,前三者都兌現了,只剩下台股的大行情仍待驗證。過去台股是失落的十年,我有信心,未來將是台股爆發的十年,在我有生之年,一定可以看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